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养老领域。
“智慧养老”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与智能化等信息技术设备,研发能够为社区居家养老提供服务的信息系统与平台,通过改变信息交流传递方式、强化资源配置整合力度、提升服务管理效率,破解传统养老服务模式的缺陷,以低成本为老人提供快捷、优质、高效的智能化养老服务,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与医养结合融合创新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培育养老新业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显示中国养老产业已进入“智能+”时代。
智慧健康养老可有效解决养老难题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医养护理人员不足和高护理强度增多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但随着5G技术、云技术的广泛应用,国家“新基建”战略的出台,技术与政策都步入了快车道,数字康养的价值逐渐凸显,养老产业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选择。
养老服务通过广泛拓展线上服务内容,打造“互联网+养老+康复”数字康养服务平台,实施对社区、家庭、机构的大数据整合和24小时健康管理,全方位满足老人在生活、健康、安全、娱乐等各方面的需求,促进养老服务更加便捷、高效和智能,让老人享受到全天候安全舒心的老年生活。
提升智慧健康养老服务质量的举措
加强跨部门协同合作和信息互认共享。打造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部署推进养老产业政策的落地。相关部门统一制定和完善政策法规、行业标准体系和法律保障体系,确保产业有章可循;严格审核智慧养老企业资质,建立和完善“准入制度”;建立智慧养老服务监督、评价机制,对服务供应商、服务人员等进行绩效考核;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都要有为老年人服务的意识和行动,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共同体。
政府应强化部门协同和社会治理,不断推进信息化网络建设,整合各涉老部门相关信息,建立完善的动态的老年人数据库,从单一社区数据逐渐到街道、市辖区、市、省(区)的数据整合,实现养老信息平台的高层级化和跨区域化,提高共享程度。与此同时,加强监管,通过区块链等加密技术构建一体、可信、可控的养老服务和权益保护链,保障老年人在智慧养老、数字照护中的知情权、隐私权、参与权和发展权,消除老年人对网络数据安全问题的担忧。
倡导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的智慧养老综合服务理念。智慧养老政策制定者、养老产品设计者和养老服务提供者都应做到以老年人需求为前提和出发点、以老年人体验为落脚点来创新技术、设计产品和优化服务。构建以老年人为中心的养老服务网络平台,创建“系统+服务+需求人群+终端”的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对老年人的身体状态、安全情况和日常活动进行有效监控。精准对位老年人群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打造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养老服务,实现技术精度与人文温度之间的完美契合。
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政府应积极探索和出台智慧养老服务人才相关政策,为智慧养老服务发展创造人才支持环境,同时完善高校相关专业的设置,为智慧健康养老人才培养提供保障;高校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育人机制;企业要完善养老服务人员培训体系,帮助其提升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同时健全考核和奖惩机制,吸引人才自愿留在养老领域。
开展老年人再教育。宣传智慧健康养老理念,加强老年人的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教育,是老年人跨越“银色数字鸿沟”的根本途径,也是促进智慧养老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老年人掌握并熟练使用智能设备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通过拓展培训渠道,向老年人提供更多网络使用方面的线上线下课程,帮助老年人学习和掌握网络安全使用知识、方法,弥补“银色数字鸿沟”,防范网络数据安全问题于未然。同时还要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开展个性化知识再教育,使老年人的经验与智慧实现与现代科技的再开发和再利用,创造新的社会价值,满足老年人不断提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重需求,使老年人活得更有价值和尊严,感到更加幸福。
5G时代的来临为万物互联的智能生活提供了基础网络保障,智能终端产品将更加丰富,AI技术的发展使语言交换技术正迅速发展,新型交换终端和后端数据支持可以为养老服务的精细化、智能化、人性化升级提供产品研发和服务支持。技术赋能,智慧养老前景光明,智慧养老服务产业将进入成熟期。